fbpx

Blog

書籍推薦

【書的N種拆解法】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導讀生命設計的三種邏輯架構

什麼是生命設計思維,為什麼需要生命設計思維,這是導讀者在前面階段所需要喚起的「價值感」,讓參與者知道,設計思維背後擁有基本的內在觀點,以及外部工具的結合。

2018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01.png

■01知識網絡《拆解書中的「核心知識」》

本書架構的知識點分為三大類型:

第一,喚起設計思維的重要
真正的幸福,來自有意義的人生。所以設計思維,是為了設計出自己熱愛的生活型態。

第二,設計思維的五大心態
從個人心態面來強化「設計思維」的重要,這包含;保持好奇心,不斷嘗試新的解決方法、專注沉浸等。

理解完心態後,延伸至重點知識「重新定義問題」的重要性,喚起參與者對「人生設計=發現問題+解決問題」的認知建構。

我們怎麼「定義問題」背後所代表的,你能夠以什麼樣的角度,解決現有問題。例如,人類想要飛在空中,如果從外部型態來觀察,以為鳥是拍動翅膀所以飛起來,就會不斷琢磨怎麼起飛。

當我們從「空氣動力學」角度來沈思時,就會進入到另一個局面,從力學角度,用可量化,可計算的方式,找出飛起來的新方向。定義問題本身,是解決問題的另一種啟發。

第三,設計思考工具

理解完「生命設計概念」與「生命設計心態」書中怎麼設計提出了幾個工具,逐一從個人盤點到生命模型的思考方法,包含:儀錶板、人生指南針、好時光日誌、奧德賽計畫、人生原型設計。

2018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02.png

■02-RSC綜合應用

帶讀者要先理解這次讀書會的目標,從中找出相對應的帶讀方法,依據,學習效益、成果展現,還有時間點,分為三種類型:

【概念理解】自行導讀(1次讀書會)
【應用工具】自行導讀+工作坊(3-4次讀書會)
【精實反饋】自行導讀+共同研討+刻意練習(4-6次讀書會)

2018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03.png

■03【概念理解】自行導讀
從設計思維認知開始,解構整的書中「知識地圖」,並結合書中工具的解說。此外,為了凸顯實體參加讀書會的差異,需要掌握人與人交流的溫度與群眾智慧。

透過每一環節後,穿插小組分享,集中想法與論點,延伸出生命設計或相關議題,當作接下來分享階段的討論。

環節解構:
(1)【概念理解】生命設計概念+生命設計心態
(2)【自我理解】儀錶板
(3)【指引方向】人生指南針
(4)【生命計畫】好時光日誌+奧德賽計畫
(5)【多維人生】人生原型設計

2018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04.png

■04【應用工具】自行導讀+工作坊

結合工作坊的態型,設計思路就不僅是理解書中知識,還要深入理解工作中的應用,可以透過「多次時間點」來作為學習成效的逐漸落地。例如兩天、三天分的時間斷點,分別從導讀書籍,工作坊型態來全面理解工具應用。

操作流程:

(1)「生命設計-盤點未來」概念解讀+儀錶板+人生指南針
這需要延伸到「主題閱讀」,透過相似書籍來全面理解個人的能力、資源等。延伸相關書籍:「《一個人的獲利模式》《少,但是更好》《動機,單純的力量》,聚焦、提升個人選擇,以及方向性的認知概念。

(2)「生命設計-生命計畫」好時光日誌+奧德賽計畫
概念解讀後,寫下個人角色,以及需要具備能力、知識與相關資源,從中盤點出未來計畫下的內容設計。

(3)「生命設計-多維人生」人生原型設計
講解完「人生設計模型」後,接著嘗試從「自我想要」跟「跨界可能」來做交叉,連結成多元人生的可能性。例如,如果在不同產業下,你連結自身人生模型,又會產生哪些可能。

透過分享階段,讓單一視角下的生命模型,看到更多未曾想到的細節,作為跨界模型的形塑。

2018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05.png

 

■05【精實反饋】自行導讀+共同研討+刻意練習

這種型態除了理解「生命設計概念」與「行為工具應用」,更是從實踐角度下的「反饋」來做為重點。

同樣分為多時間點結構,讓一本書不只一次讀完,還是三到五次學習練習的過程。

注重「反饋」的社讀書會型態,分為兩種類型的操作:

1.單主題的系列性導讀:
依據書中環節,分次帶讀,讓參與者理解完每一環節後,逐一寫下各自的想法與實踐行動,設計方向如:

第1次讀書會【概念理解】生命設計概念+生命設計心態(寫下生命問題的再定義)反饋重點:檢視個人切入問題的角度。

第2次讀書會【自我理解】儀錶板(梳理內在價值觀的排序)
反饋重點:找出標竿人物的價值展現,不同領域中的價關又是什麼?

第3次讀書會【指引方向】人生指南針(方向轉換)
反饋重點:指南針的能否變化,變化下又會有什麼影響,反饋者從各角度思辨檢視,透過群眾智慧,找出多種方向下的交錯脈絡。

第4次讀書會【生命計畫】好時光日誌+奧德賽計畫+人生原型設計(生命多維)
反饋重點:針對不同人的計畫,反思還有什麼可以解決,進而找出多維人生的可能。

上列依序為各章節分布到不同時間點的讀書會,另一種型態可以回歸「自行導讀」後,下次讀書會,回歸「刻意練習」找出哪些有符合,哪些還沒做到,再來重新複習,導讀書籍概念與工具的操作。

2.多主題的交叉導讀:

多主題的重點在於,一次讀書會完的檢視後,轉換另一種主題(亦或另本書),接下來再回到這本書接續下去。這種交叉型態的讀書會,更能夠持續反饋,檢視設計效果的持續。

2018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06.png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