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逍遙讀書會-《道德經》:解讀《道德經》的生命天道【讀書會設計】
生命萬象中,如何借用千年智慧的淬鍊,找出生命的指引方向。讓你在紛雜的環境中,還能沉靜內心,喚起生命的自我動能。11月自在逍遙讀書會由讀書會幫主林詠翔 Kai為我們解讀《道德經》裡頭的深層意涵,以及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,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力,最後應用在生活中,賦予生命另一種觀點。
■天命:回歸生命的價值
從出生以來你就被賦予某種使命,就是回顧到一個問題:「我是誰?」,所謂天命,就是意識到,你生在這世上,有你應該完成的使命。
透過不斷詢問自己,找到自己,可能不經意間,因為某事件的啟發讓你有了使命感。例如,一位畫家,透過繪畫,呈現出他自己,當一位畫家已經到達自我實現的層次時,就會呈現出個人獨有的風格。
■天命指標:心流體驗
要如何判斷自己的天命,有一個關鍵指標,那就是「心流體驗」。這意旨,做這件事情的時候,會很快樂、很高興,非常有熱情。可以連續做十幾個小時,並沉浸在其中,不感到厭煩。
例如,梵谷的畫,是在死後才成名,因為他的畫本身就是超越當代的藝術思想。有這樣的結果,全都來自對畫畫的熱情,甚至不吃不喝都在畫。
可以兩天吃一餐也在畫畫,那就是天命,那種熱情不見得可以賺錢,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,連結到世界各地的可能性大。
■建立天命視野:覺察自我評價
我們如何在生活中,找出這種心流體驗,又或者說是個人的天命價值。首先我們了解對事情的看法,看法決定人結果,所以要怎麼樣轉變改變自己。
這就是你怎麼評價自己,就會怎麼評價這世界。換言之,只有先意識到「你擁有天命」你對這世界的評價,就會產生新的視角,也就是發覺所謂的「道」。
■道德經的三寶論
讀書會幫主Kai開始解析《道德經》裡的深層涵義,其中講述老子說自己有三寶。所謂的三寶,就是重要的三件事情,或是說三種觀點。
■唯愛論先從「愛」開始
從《道德經》第一個核心的價值,「愛」的概念中,我們探討出新觀點,那就是「付出」。因為只有在付出,助人的時候,你得到的,將遠大於你所付出。
讀書會幫主Kai透過影片與真實故事,強化我們對於「愛」的本質性。 可以說當我們在愛的狀態時,就會比較勇敢,反之就,當我們愈來愈自私,就會愈來愈弱。
愛也是包容萬物的展現,不因外界怎麼對待自己,始終保有這種觀點,持續對他人給予。
■創造愛的唯一法門
其實三寶的「愛」是一種很強的凝聚力,當人們獲得足夠的愛,就會產生向上的力量。相反,當缺乏愛的時候,因內心的空缺感,少了與別人連結,就容易依賴外部給予的快感來填補內心的空缺。
所以回歸人的生理需求,「連結」是人類本能的天性,而連結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付出,最終這種氛圍與回報,就是愛的收穫。
■儉的修練,感化為基礎
《道德經》裡提到第二個寶,就是所謂的「儉」。這意味著,不要太過火。當我們用強烈的行動來展現,某種程度會傷害到某些人。
換句話說,這些可能造福大眾,卻引起傷害小眾的結果,反而也是一種非儉的型態。
要使人達到這樣的修養,從佛家觀點來看,萬物皆生而平等。我們能做的就是用「感化」的方式來影響,而非以正義一方或是邪惡一方來做正反兩判斷。
■道可道,非常道
當我們要進行深度影響時,透過「感化」逐步傳遞想要的行為意識,最終沉澱到對方的思想意識中,進而形成一種「悟道」。
這也是為什麼《道德經》講述「道可道非常道」,可以講出來,就不是真正道。如果可以「用自己的方式」講述出來,那個人就已經很接近道了。
跟隨「道」不執著的流動本質,才能觀察完整的全貌,與「道」同步
■幸福本質:一切為空無開始
剛才講述儉對於外部的影響力,還有對內部的影響力,就是「空無」一切無所得,亦有所得。
喜怒哀樂的背後,都是情緒的展現,回歸到最終,這些情緒,都是一時的表現。只有當我們呈現心態上的空無,才會意識到,所謂「儉」的真諦。此時,一切的外來事物,都有可能是幸福的來源。
本質上是我們看待視角的不同,亦即有壞的層面,也就有好觀點。
幸福來源,就在於你可以在一片黑暗處找出好的點。
■簡化靜心下的順應之道
最後我們怎麼從知道這些道理,轉換成為做到。那關乎到思維的轉變,也就是「執行心境」。
同樣一件事情,你可以想得很容易,也可以想得很難。兩者背後的出發點各有所不同,會讓人感覺到困難,是基於恐懼;相對感覺簡單,是因為有愛,把接受轉向成為給予。
基於恐懼,會把事情不斷複雜化,以愛為出發,就是從自身來檢視有什麼可以連結與付出,找出一切可能的行為。
■回歸終極與初始
世人只知道「有」的利益,卻不知道無的用處。其實萬物對於「無」的價值,反而是不可欠缺的一環。例如一間房子,是利用他的房子內的空無,才擁有生活的保障。
同樣,當我們的腦海擁有無數觀念時,反而會影響我們的判斷。所以每隔一段時間,盤點腦中所擁有的觀念意識,思考清空後的視野,將對於你生命的選擇,邁向不同層次的展現。
■「道」的相符:特質共振效應
這就回歸到老子講述的「道可道非常道」,當一切萬物本是空無,最終的結果,只是我們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世界。
當你是用積極正向的角度來檢視這一切,眼前的世界與行為,就會逐步走向這條道上。與此同時,與你相同觀點的人,也將逐漸走向你,因為你是什麼樣的人,就會吸引相同特性的人在這條道上。
最終這條道終將自然生成,判斷道是否順勢,可以從人們在道上,可否觀察出老子「三寶」下的行為展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