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Blog

書籍推薦

【書的N種拆解法】《創新的用途理論》創新理論落實到,個人與團隊的讀書會設計

商業環境中,如何讓更多的人,知道你,找到你,並且跟你在一起。這就需要從原有的「製造導向」轉向「用戶導向」的設計思維。但最長出現的阻礙是「價值網絡的依賴」這就是《創新者的兩難》中提到最為致命的認知框架,也就是依賴於過往成功的產品與服務,作為發展的基本假設。

這就導致,任何偏離原有價值網絡的發展思路,就會被視為不可能,很難做到的認知受限,創新的行動力就會在無形之中被遏制。為了打破這樣的邏輯循環,《創新的用途理論》就從「用戶視角」讓我們先從不同角度來思考,哪些環節,是我們未曾想到,抑或是為何我們不那麼做的想法,突破既有的認知盲區。

2018創新的用途理論01.png

■知識脈絡

知識的設計,包含了三個面向:

理論基礎:用戶思維的關鍵心法(第1、2、3章)
理論應用:怎麼落實系統化操作(第4、5、6章)
組織建構:團隊如何擁有共同的默契(第7、8、9、10章)

從這三個內容架構,就可以基本理解書中概念從「基礎」到「應用」,最後應用到「組織」層面。

對於讀書會的行銷重點,則會有兩大設計重點:第一種,個人的換位思考;第二,組織的創新視角轉換。

依據參與者對於組織的影響力,來做為設計重點,也就是如果是組織裡高影響力者,著重於「組織建構」的議題操作。對於個人的創新,則是主打創新對於個人生涯與職業上的創新效益。

2018創新的用途理論02.png

■兩大讀書會設計脈絡

帶讀讀書會的時候,就要先釐清,這場來參與者的比重,也就是偏向的主軸,是針對「個人創新」還是「團隊創新」,依此就會有兩種讀書會的設計型態。

以個人面的創新,就會結合RSC的應用操作,來做為設計方向。以組織為導向,比重就會落在「共識建立」與「團隊執行」裡大層面。

2018創新的用途理論03.png

■個人面的讀書會設計

對於個人面來做設計,如果人數少,領讀者導讀的重點,就會偏向理論講解,共讀的階段,則是針對第4、5、6章,落實告個人的應用面。這邊就可以藉由便利貼法來操作,讓閱讀的時候,不僅是先理解書中的意涵,在最後的便利貼中,結合個人經驗來做闡述,以達到群眾智慧的分享效益。

接著應用面,則是由曼陀羅法,讓大家來討論,哪些議題需要由群眾來共創。領讀者則是在過程中,讓想法更加落地實踐。

所以可以先點出幾個議題的方向,例如,職涯面的創新認知,或是工作上的創新認知來做為引導。更進一步則是由學習表單的型態,事先結合個人生涯發展的議題,結合之前在共讀階段的知識沉澱,並連結到個人的指引。

2018創新的用途理論04.png

■團隊層面的讀書會設計

以組織面的讀書會設計,同樣可以透過「便利貼法」讓每位參與者共讀各章節。主要的不同在於「應用」層面的建構,所謂的應用層面,就是指,如何落實到團隊的「共識建立」以及「團隊執行」這兩大視角。

第7、8、9、10章主要探討團隊如何建立創新共識,那就需要先檢視,目前團隊對於創新的共識與執行面。

透過各個組檢視彼此的團隊後,接下來,分組以「便利貼」來共讀,或是由領讀者帶讀後面,第三部分的章節,讓彼此對於團隊創新擁有相同的理解,這時領讀人要回應道最初理論的基礎,讓大家省思這個團隊創新的應用,是依據什麼樣的邏輯組件而成。

有了基礎的認知後,就會分為兩個階段的討論,「共識的建立」與「團隊執行」最終的成果,則會成為一種系統或制度的發展基礎。

對於領讀者來說,可以藉由「系統化」來設計共創的結構,分別可以從幾本書來組建:《航向藍海》《精實創業》《SPRINT衝刺計畫》來設計共識與實踐的核心元素。

 

2018創新的用途理論05.png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