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偷師》打造「內容產品」的知識轉化系統【讀書會設計】
每次搜尋的結果,都是一種「內容產品」的呈現。對於知識服務、內容創作者來說,設計一款有吸引力的內容產品,背後還包含了怎麼學習、如何解構知識,再到把知識賦予新價值。
這次書粉聯盟的讀書會設計,從《偷師》書中的內容脈絡,讓我們來一起探討,同樣都是學習吸收新知,怎麼轉化、提煉、到創造出一套屬於你個人品牌的「內容產品」。
【1】《偷師》知識架構
對於讀書會設計者,需要先了解書中的知識模型、應用思維、實踐方法等來做為引導讀書會的基本素材。在《偷師》書中的內容,主要有五個類別:
PART1.神偷力:心法,知識轉化的基本心法與架構
PART2.系統力:技術,將各個知識逐步解構與形塑成你的知識體系
PART3.思考力:特色,創造差異化,將你收穫到的知識點,重新賦予新價值
PART4.行動力:執行,如何行動,有哪些方式能夠提升你在學習上的轉化能力
PART5.門派力:選擇,找出適合你的學習歷程
除了書中的「章節」來解構知識,還可以運用「黃金圈」(Golden Circle)的思考模型,歸類本書的知識脈絡。
透過《知識解構》表的彙整,幫我們釐清整本書的知識點,以及各個知識點間的關聯,幫助你在理解與帶讀書籍的思考。
【2】【讀書會前期的行銷】
規劃讀書會前,需要先思考,有哪些人會需要此書的內容。
《偷師》的知識內容,可以從「人物模型」與「任務目標」來找出行銷的切入點,接著再結合「社群讀書會」的運作模式,讓讀書會不只讀書,更重要的,是看到從書籍獲得知識後,對個人帶來什麼價值,以及可以實際運用在哪裡。
【2-1】【領域切入】知識轉化系統
撰寫「人物模型」以此來釐清行銷的切入點。
主要以知識型的內容創作者為主,如何把自己的內容提煉出來,例如:線上直播進行知識分享、說書導讀,知識性話題的討論等,需要將大量的知識,精煉轉化成大眾能快速理解,並且引起觀看者興趣的設計。
這需要有「解構知識」、「轉化知識」、「包裝知識」這三階段的能力養成,通過《偷師》書中的知識點,依序對應出內容創作者需要的能力。
這些思考脈絡,對於剛起步的知識型創作者來說,有清晰的架構,幫助你在生成自己的知識內容時,知道該怎麼來進行。
【2-2】任務目標
除了對目標對象的描述,還可以從「任務目標」的視角,挖掘工作與生活中的情境。
通常會有的情境包含:對內小組的上台報告,或是對外行銷企劃、商品企劃、內容行銷等,都需要將繁雜的知識,轉化成讓對方聽得懂,能夠快速掌握重點,並且產生興趣。
另一方面,除了將知識進行轉化,還必須創造「差異化」。
因為,當大家都蒐集到相同資料時,你如何在眾多的資料中,彰顯出你獨特的價值,這需要在「知識加工」時,賦予你個人的獨特溫度感。
所以對於「任務目標」的行銷切入點,還需要關注在「特色化」、「差異化」的個性化行銷。這裡就可以連結書中「知識加工」的環節,重新塑造與定義你的知識品牌特點。
【2-3】判斷目標受眾的行銷切入點
通過上述兩面的解析,在行銷《偷師》的讀書會時,可以從「目標對象」、「人物情境」來吸引目標族群。
接下來,結合「社群讀書會」的運作模式,傳遞出參與讀書會,不只是聽到書中的知識內容,更能看到人們參與讀書會外,獲得比更多元化的視角、經驗與思想啟發。
【3】讀書會設計,在讀書會設設計上
《偷師》的讀書會設計,以「社群讀書」與「實際操作」為主軸,從一群人一起共讀書籍開始,加上實際操作中,連結到參與者的工作需求。
為了達到這樣的學習成效,在讀書會的設計上,分為三個階段:
【3-1】第一階段:社群共讀
社群讀書會的主要目的,是以「社群交流」為主,讓參與者對書中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,掌握書中的知識脈絡,並通過小組之間的分享,創造出共讀、共享、共創的學習氛圍。
一開始分組共讀時,每個組別的成員,可以運用《社群讀書引導術》中的「131+1法」,將章節的知識萃取出來,通過這個方式,可以讓小組的分享,有架構的呈現出知識點,以及學習內容怎麼跟個人的經驗連結。
「131+1法」的操作,讓各小組的成員,先共讀同一章節,之後每個人在小組內分享各自的「131」與觀點,最後整合成各小組的「131+1」。
1:一句話,用一句話來說明這章節的重點。
3:三重點,以三個重點,支持章節的論點。
1:一應用,此章節的知識、概念、技能,能夠運用在哪裡。
+1:討論議題,從這張節中,提出可以討論的議題。
【3-2】第二階段:社群共享
社群讀書會的運作價值就在於「分享」。
通過參與者對書中的知識點進行分享,讓彼此的學習,不只停留在個人的解讀,還有彼此觀點的相互碰撞,產生更多元,更不一樣的見解,提升個人的思考格局與視野。
分享階段,由讀書會的領讀者,邀請各組成員對大家分享,分享形式,同樣以「131」架構來分享。
領讀人在各組分享的過程,主要以總結或補充,並且提醒各組的分享時間。
如果參加讀書會的人數,還不足共讀所有章節,剩下的章節,可以拆分讀書會場次,例如:第一次讀書會共讀哪些章節,下次共讀哪幾章。
另一種方式,由領讀人在讀書會前,先將沒有人解讀的章節,由領讀人來導讀「131」。
【3-3】第三階段:議題討論
從「131+1」法中的最後「+1」,讓各組分享完,各自的章節後,針對該章節的內容,拋出一個想要大家一起討論的議題。
議題討論的階段,可以劃分成三階段的操作,從讀書會所學的內容,到成果輸出。
第一階段:討論議題票選
從各組提出的「+1」議題,票選出最想討論的議題。
例如:
怎麼進行知識萃取更有效?
我們怎麼將這些內容轉化為個人的品牌定位?
如何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知識轉化系統?
第二階段:繪製心智圖
接著在繪畫心智圖時,將發想的議題寫在中心,延伸出有哪些思考支點,以及要創造什麼樣的產出。
發想過程,需要對參與讀書會的人有切身相關,也就是什麼樣的思考要素,能夠實際帶回到個人的生活中運用。
第三階段:小組成果分享
分享階段,邀請各組對議題描繪的心智圖來進行分享。
通過大家的分享,可以看到在同樣的議題下,我們有哪些相似與相異的思考點,還有在呈現的結果中,彼此之間的關聯是什麼。
最終的心智圖成果,就是大家在讀書會的成果展現。不只有書籍中的知識點,還加上大家一起群策思考後,可以應用的點。
對於讀書會設計者,需要不斷回歸到讀書會的初衷,每個環節,對於參與者來說,創造了哪些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