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Think Tank 讀書會持續導讀《航向藍海》第三階段,讀書會幫主Ben拆解書裡提到找尋藍海的五步法模型,以此作為個人在職業發展與工作上的藍海思考。藉由一對一的對談與引導,讓每位參與者看到,現在的思緒中的思考過程,以及還有哪些點是我們可以去借鏡的點。
■打破既有認知的換位思考
航向藍海,就如同破壞式創新,所謂的破壞,就是打破既有的市場認知,反轉過往所忽略的層面。最終在已有的商業模式中,拓展出新的商業空間,這段空間就是所謂的「藍海市場」。
例如,以前在收聽音樂的時候,會拿出卡帶來做音樂的播放,但是後來隨身聽的出現,讓我們聽音樂的方式產生轉變,讓過往聽音樂受限於器材的限制,因為在體的突破,開始開創了整個新藍海空間。
這種不斷創造新價值,提供市場新供給的過程
就是一連串商業價值鍊的檢視
■突圍,推動市場的新格局
過往會認為價值的產生,是基於「價值」與「成本」來對比,但是《航向藍海》中提出一個跳脫原有視野的觀點,那就是「突圍」,也就是提升整體市場的觀點。
換言之,過往認為創造新價值,就會消耗更大成本,例如,有兩個點來看一點A,一點B,當A點價值高,成本也高,可是這是正相關的圖現象。
藍策略則依據向外移動,也就是往旁邊向外擴張,也就是圖中的C點,這點所引發新市場,也就是價值的提升,成本相對降低,這樣你才算是真正的航向藍海市場。
■問題中找出新的藍海
對個人而言,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看到哪些藍海市場的例子,過程中我們提到「微型貸款」的案例。
這概念的源頭來自以前人去銀行申請貸款,都有某些條件限制,例如,需要有工作、信用指標、擔保人、年齡、收入經濟狀況,家庭成員等不同因素來考慮宗和因素,最後才來思考可不可以借貸款,再來借多少。
這也就造成一些收入不好的職業,因為借用的可能性低。但現在微創貸款,你只要有工作,就可以申請「微型貸款」。你只要申請後,就會從薪水裡扣除。所以就看到新的龐大市場。
【策畫藍海模型】
■打造個人能力的五步法
從個人角度來看,不論是創業者,還是職涯發展,都可以借用藍海思維,擴增未來的競爭實力。要想達成這種狀態,經由《航向藍海》裡提出五個步驟來檢視,分別為:
第一,了解我們要去哪裡
第二,知道現有產業
第三,選擇哪一條路徑
第四,設計行動計劃
第五,行動展開
■釐清相對關係與方向
這就好像是GPS的概念,我們要去哪裡,以及看清楚現狀,再來擴大目標,也就是你要去哪裡。當我們遇到走錯路時,原本該左轉卻變成右轉。此時,就是要重新定位你現在哪裡,再次確認你要去的地方,接著找出可行性的路徑,最後開始執行。
■找出身處何處
對應到個人來看,這就是「你在哪裡?」,當它可以搜尋你的位置,才有對焦的動作。如果我們無法清楚知道現在的位置,就很難有一個對標的方向
所以我們在構思藍海策略的同時,都會有未曾發現的盲點或誤區。依據前面提到的概念來做為鋪墊,檢視個人現在處在哪個階段。
通過一對一互動提問的方式,引導每位參與者思考,還有哪些思考點,最終找出思維的新視角。
■實際影響發展的角色
透過第一個案例分享中,我們了解物聯網對於產業的發展,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。與此同時,也看到其中的問題點,這些是擁有能力,還是很難改變的事情。
因為需要從職務上的權力來釐清,所以在航向藍海的同時,需要思考到,是否有能力來突破現有的行為。依據這個點,我們在近一步深入探討,目前商業模式下的結構。
■有沒有其他的可能
透過商業模式的拆解,我們進一步梳理出一個核心問題,那就是除了想要做新商業模式,還有沒有其他的操作模式。例如拆分各單元之間的區塊,把智慧建築拆解成雲端服務、智慧控制、建築智能等層面。
拆解的過程中,從彼此觀點的碰撞,找出先前覺得正常,卻又忽略掉的操作模式。
■數據層面的應用機會
除了從硬體端來檢視,還可以從軟體層面來思考,當我們從雲端走向智慧建築時,除了分析環境中使用者的習慣,更是把習慣經由大數據分析,就可以成為知識財,更可個人化服務客戶。
例如從用戶的使用場景來分析,用戶對於資訊的移轉過程,對於使用硬體的需求情況,當你能夠做出資訊上需求給予,就可以作為跨界發展,例如餐影、家電販售、寵物販售。
■支持業務發展的基礎
此外,還要從成本角度來思考,如果硬體設備不需要擴增。數據不需要額外的成本。但是需要分析成本,也就是需要工程師的數量。
藉由財務構面的分析,思考未來經營需要的成本,並且需設定幾個關鍵指標,來檢視這服務的轉化率,你就可以找出可行性與否,實際成效高不高。
從這些引導中總結出,考量未來利基點,就在數據的分析上,藉由數據反推市場的源頭,找出消費者。所以具體成本有,哪些可以被換算,內部的人力如何進行工作時間的衡量。以及硬體設備,還有沒有其他需求。
■市場的紅海隱憂
從加速器產業來看,比較偏技術性,以及互聯網相關產業。通過大企業與新創公司媒合,讓大企業擁有技術導入,一方面幫大企業做技術加值,另一方面幫新創公司做業務加值。
但是目前有愈來愈多加速器,都在爭奪新創資源,逐漸成為紅海的市場,以及影響到能否經營下去的隱憂。
經由Ben引導另一種思路,設想未來情境,不管加速器怎麼變多,有沒有需要新創工公司解決的問題。這就是我們必須投入的業務,如果這業務沒有辦法賣到市場上就沒有核心競爭力。
■找出關係網絡的連結度
拆解盤點,這個階段我們針對現有的商業模式來做拆解,從大公司端的需求點,以及新創企業端的需求點,來做深入分析。
例如,大企業需求,基於技術以及相關的應用場景;新創公司則是提供相對應的解決辦法。與此同時,新創可以藉由這些大公司的服務,來提升新創的品牌價值。。
拆解的過程中,就是商業關係的對比,也就是釐清市場需求,從中連結出新的合作關係網絡。
■當合作者成為競爭者時
在拆解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思考視角,那就當這兩者角色,不是獨立出來,而是整合在一起的時候,這時加速器的角色,就可以被排除在外。換言之,當企業內部自行發展加速器,可以快速理解與實踐,不需仰賴外部。
不但少了中間的媒合與尋找,並且更能切和企業內部需求,以及實際經驗上的積累。換個角度來看,加速器如何找出自身的優勢地位,如何在大公司也做出加速器的同時,也會想要找新創的需求。
■解法來自定義問題的釐清
在思緒釐清的過程,我們又再次定義什麼叫大公司:前期定義是買方。現在談的大公司是賣方。如果假設大公司是買方,不懂技術,才會需要這些新創技術。但是大公司成為技術賣方,是因為需要技術。
所以這會出現兩種角色的特性,一種買方是不懂技術的,另一種是懂技術的,這又是不同思考邏輯。
透過深度探討,釐清買方的定義與需求,才能準確的深化解構。換言之,需要定義清楚,才能真實理解彼此關係,以及真正的用戶對象,也才會讓我們在關係網絡中,創造出市場需要的價值。
■找出藍海的思緒啟發
如果在既有市場已經擁有很好的成績,但又會看到市場持續發展的極限。所以需要思考,當這塊市場發展到飽和後,未來該怎麼持續成長。
這階段分享,讓我們思考,如何排除市場干擾的因素,確認需求的真實性,這就牽涉到,我們是否有清楚的定位。
例如,當市場上有很多人都在提出兒童市場時,我們就開始朝向這市場來發展,例如有客戶問有沒有兒童理財模式來做,但這就會有問題點,有多少人提出這塊市場的需求。此外,即便真的有這樣的需求,這塊市場裡的哪些人是真實需要。
這就是航向藍海前的定義釐清,即便在邁向未來的藍海,也要清楚我們投入每筆資源,是否是真實需求,還是我們主觀的認為。
■釐清市場的真實需求
為了排除掉這種隱憂,就不能只是看到表象的聲音,更重要的是深入問題的本質,也就是真實需求點是什麼。
邁向藍海的同時要思考,這個藍海是獨特見解,還是共識見解。如果很多商業競爭都在做這件事情,例如蛋塔店,開了第一間,所以人就一起一窩蜂來開。另一方面來講,假如市場有沒有在這樣做,又是為什麼 。
所以回歸原點,我們在這個市場是否有利基點,不然只是想要不要做,卻忽略了問題本質,以及最初做這件事情的初衷。
■檢視過程中的收穫
最後一階段,透過個人分享收穫,讓我們思考,針對這五個步驟,找出自己在哪裡之外,還有很多細節點是我們可以專研琢磨的。
■啟發觀點上的新思考
找出藍海市場的過程,包含了觀點上不斷交叉,有時我們認為合理的地方,其實還有很多細節是我們沒有釐清,例如問題的定義,或是角色上的定義等。
當我們定義愈清楚,就愈會知道,還有哪些問題點是我們沒有發現的。
所以藍海視角的培養,不僅需要過一個人的思考,還可以藉由群觀點的交叉思考,透過不同領域的觀點來看,跳出原有的視角框架。
■釐清擁有與影響力
這就是《航向藍海》五步驟的第一步,釐清我們在哪,以及要往哪裡去。討論過程中,透過每個人的分享,找出未曾發現或是可以更體化的某個點來思考新方式的可能性。
其實定義自己在哪裡很重要,先定義我們為什麼要想要改善迴圈,定義清楚後帶入到五個步驟,就會更清楚要什麼。其實這就是初衷,讓我們知道在哪裡,此外除了找出「為什麼」的初衷,還包含了每一環節的定義。
【THINK TANK讀書會報名-No.12 《航向藍海_深度個案討論篇》】
活動時間:2018/12/12 (三) 晚上1900-2200
地點: 106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9號15樓
入場費:300元,現場繳費
本讀書會限制名額:30人
進行方式:
案例分析探討、分組討論、團體交流、教練帶領、引導反思
※帶書、筆記本、筆
主辦單位:THINK TANK 讀書會
讀書會引導教練:林聖修 Ben老師
活動聯絡人: 陳俊良Johnny 0982458-5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