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Blog

社群讀書會設計

精華彙整【旅人迷讀書會】讓陪伴更有力量,未來孩子不可少的教育環節「自然學校」

20181017旅人迷01.png

■遇見自然學校:來自北海道的環境教育經驗

這次旅人迷邀請,來自日本北海道的自然學校老師小米,來為我們分享北海道的自然學校是怎麼運營,以及對於孩子、環境與社會,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力。

黑松內自然學校位置位於北海道道南地區
1999年誕生的黑松內山毛櫸自然學校,利用因人少減少而被廢校的作開小學校當作自然體驗基地,創造「交流」與「學習」的場所。

■自然學校的關鍵三元素

小米一開始為我們介紹,服務的地方是位於北海道黑松內的自然學校。雖然名稱為學校,但是這是體制之外的教學機構,主要是周末或假日才會有孩子來,學校從二十年前開始,就一直致力推廣自然學校的理念,讓「教育」、「環境」、「社會」的三角串聯在一起。

讓孩子學習的過程中,不僅是透過第一手的體驗學習,認識團隊合作的意義。更是了解生活的家鄉,有著哪些不同的自然之美。

20181017旅人迷03.png

20181017旅人迷04.png

20181017旅人迷05.png

【回歸生命的自然體驗】

■回歸自然之美的體驗學習

自然學校,更是一種觀光資源的整合,透過自然學校對於當地自然的調查,從氣候、人文、動植物來做科普紀錄。最終把黑松內地區調查的資料,匯集成一本書。

這種資源上的調查,也讓我們在教學上,知道有哪些素材,以及如何帶孩子去感受。

■社會化學習的合作學習
自然學校也會連接當地的社區,形成一種相互依賴的教育網絡。透過孩子的自然體驗,在自主採菜時,會到當地社區的居家裡拜訪採集,準備當天的食材。

這種方式串連起人與人,再到人與社區的循環網絡。讓自然學校的教育過程中,不再是一個單獨封閉的教學機構,而是連結到自然、社區的社會化學習。

20181017旅人迷06.png

20181017旅人迷07.png

20181017旅人迷08.png

【自然教育的關鍵心法】

■孕育孩子自主選擇的責任感
接著小米老師透過影片,讓我們看到黑松內的自然學校,在教育的過程,是以什麼樣的教學心法,來引導陪伴孩子。以及怎麼透過自然環境的素材,來做第一手的教學體驗。

透過影片中會發現到,孩子在學習上,都是「自主性」的選擇。導師的責任,則是告訴孩子安全規範,剩下要怎麼透過環境來發揮自己的想像,就是孩子要做的。

■喚起心中的合作意識
例如我們在冬天的營隊中,會要求在雪地裡造一座雪屋,晚上就以孩子們造的雪屋來過夜。

當我們在雪地裡蓋房子時,當知道要蓋自己的雪屋,從一開始共同發想設計,到群體組裝,讓大家理解為了完成需要每個人的合作。因為晚上就要住在自己蓋的雪屋中過夜,所以孩子在投入上,會更意識到,這些是跟自己有關。

■給予方向,建立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
自然學校的另一種教學體驗是「戶外教學」,這一班不超過25個人,利用北海道的自然資源,來作為我們的課程設計。

像是晚餐要吃咖哩飯,孩子們就要思考,咖哩飯要怎麼做以及要準備哪些素材。有時我們會在學校的後操場,做野外炊事,從升火的木材,到要吃的食材,都由孩子來思考怎麼取得與做出來。

20181017旅人迷09.png

20181017旅人迷10.png

■自然教育的設計邏輯
為了深化與地方社區的連結,就會利用當地環境的特色,來做為教學的素材與引導。藉由在大自然裡,學習有關於大自然的獨特性與人類共存的意義。例如從歷史、文化、教育等不同元素,作為整體活動的設計方向。

這就有一個基礎的公式:感知+元素=意義
「第一手體驗」+「關於什麼」=「為了什麼」

就像是我們要給孩子了解「產業的意義」,在第一手體驗的地方,可以連結當地的農林漁牧來作為體驗的方向,接著從「學習什麼」的角度來深度規劃。

20181017旅人迷11.png

20181017旅人迷12.png

20181017旅人迷13.png

【讓陪伴更有力量】

■自然學校的教育心法
我們在教學時,會提出四種活動方案,讓孩子自己選擇。這種好處是,只有孩子真心選擇自己想要的活動來參與,才會更有意願投入在其中,

藉由農林漁牧來做體驗,讓孩子在吃早飯之前,作晨間工作,像是劈材、餵雞,煮自己災栽種的蔬菜。另外,洗澡的時候,會帶到溫泉區,學習公共禮儀,如何保持安靜的自我管理。

當這四組的活動結束後,讓每一組上台發表,在這些活動中遇到了什麼事情。你會發現孩子在混齡的團體中,學習如何分享與合作,並且找到自主選擇的自信心。

■真實做自己的主人

我們常會覺得去參加營隊,都有例行規劃好的活動。但是,在自然學校有「選擇」自己的事情。

導師的責任就是講完安全事項後,陪伴在孩子的身邊。讓孩子真實體驗到第一手做真實主人的感覺,這樣孩子才會享受在其中

20181017旅人迷14.png

20181017旅人迷15.png

■自己的營隊自己規劃
第三周,則是由孩子來自己規劃營隊,就像大學登山社規劃三天兩夜的行程。讓孩子查地圖,準備自己的裝備,買哪些食材,思考有沒有超過預算。

其中有的組別,設計無人島的生活體驗,有的組別設計每跳海一次,可以做多少生物的調查,也就需要不斷的跳海。過程中需要自己取水、煮飯去體驗生活。

■讓陪伴更有力量
我們會發現,大家參加過的營隊很多,但是對方的名字卻既不得,但是,當你在黑松內參加過一起設計營隊,一起挑戰、一起執行到結束。這種才是真正的相遇,才會讓陪伴更有力量。這也是自然學校所追求人與自然、人與人,人與社會的交流。

20181017旅人迷16.png

20181017旅人迷17.png

20181017旅人迷02.png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